立体电影就是用两个镜头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,拍摄下景物的双视点图像。再通过两台放映机,把两个视点的图像同步放映,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显示在银幕上,这时如果用眼睛直接观看,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,有些模糊不清,要看到立体影像,就要采取措施,使左眼只看到左图像,右眼只看到右图像,如在每架放影机前各装一块方向相反的偏振片,它的作用相当于起偏器,从放映机射出的光通过偏振片后,就成了偏振光,左右两架放映机前的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互相垂直,因而产生的两束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也互相垂直,这两束偏振光投射到银幕上再反射到观众处,偏振光方向不改变,观众使用对应上述的偏振光的偏振眼镜观看,即左眼只能看到左机映出的画面,右眼只能看到右机映出的画面,这样就会看到立体景像,这就是立体电影的原理。互补色、开关、柱镜、狭缝光栅等都是在保证左眼看左图,右眼看右图这一基本原理上的几种屏幕观看立体的不同方式。随着科技的进步,人们在屏幕上看立体的方式会更多。
1:眼镜的问题,首先眼镜是需要配备电池的,但是眼镜必须要带着才能欣赏节目,那么电池产生电流的同时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产生辐射,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。
2:画面闪烁的问题,3D眼镜闪烁的问题,主要体现在主动快门式3D眼镜,也就是说两个镜片每秒各要开合50/60次,即使是如此快速,用户眼镜仍然是可以感觉得到,如果长时间观看,眼球的负担将会增加。
3:亮度大大折扣,带上这种加入黑膜的3D眼镜以后,每只眼睛实际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,因此主动式快门看出去,就好像戴了墨镜看电视一样,并且眼镜很容易疲劳。
不闪式3D电视方式是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,自然的方式。如同在电影院里享受生龙活虎的3D影像,能够同时看两个影像把分离左侧影像和右侧影像的特殊薄膜贴在3D电视表面和眼镜上。通过电视分离左右影像后同时送往眼镜,通过眼镜的过滤,把分离左右影像后送到各个眼睛,大脑再把这两个影像合成让人感受3D立体感。
在我国,影院银幕比较多的采用等高设计来满足放映宽银幕,遮幅银幕及普通银幕电影。采用这一方法的好处是:对影厅的高度要求不高,幕面的亮度容易满足,活动幕框容易制作。缺点是:放映普通及遮幅影片时,有效画面不大。而等宽设计,恰恰相反。
银幕采用等髙设计理由:
1、 近几年,普通、遮幅影片不多,大量的还是宽银幕电影,有效画面已比较大,没有必要了。
2、 等宽的设计,对影厅的高度要求较高。如按10米幕来看,遮幅式影片的画面高度为5.4米(1.85:1)加上视角的高度、上幕框的高度尺寸0.5-1米,使得厅内有效高度达到7-7.5米。这在影厅场地租凭的时候,选址成为一大难题。
3、 等宽设计时,其活动幕框为上下移动,这加大了制作的难度、成本,故障率也随之提高。